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出口钢材7187万吨,同比增长26.5%。中钢协副会长王立群日前还公开表示,今年中国钢铁产品出口量可能超过1亿吨。这将是中国钢铁出口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
国内钢企在出口市场上的无序竞争已“极为惨烈”。只要有订单,哪怕不赚钱、甚至略有亏损也卖。”胡艳平说,“钢企已经顾不得许多。不过,在部分大型钢企看来,阶段性的亏损还是可以承受的。
全球市场也和中国钢市共同陷入低迷。
中钢协新发布的报告称,今年9月以来,国际钢材市场跌幅略有扩大,月末71.05点的国际钢价基准指数,周环比下跌1.59%,月环比下跌3.56%。
钢材出口价格和国内价格倒挂严重。新的螺纹钢出口FOB报价已低至250美元/吨,折合人民币约1700元/吨,钢厂接单难度空前。对于后市展望,鉴于全球钢材市场供需状况不会有大的改变,国际钢材市场将会继续探底。
未来钢铁行业将处于减量化发展阶段,国有企业也必然身处其中。在这个大环境下,国企改革被赋予了更多含义,它寄托着钢铁人转型发展的希望。
钢铁行业的发展需要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可持续的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调整重组。钢铁行业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支持优势企业发展,减少无序竞争;同时,进一步提升 产业层级,运用先进技术、工艺、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重大装备产业升级换代,淘汰落后产能。
在减量化发展时期,钢铁行业的发展至少要遵循3个原则:一是市场化,即政府要创造 环境,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二是全球化,我们产能要“走出去”,特别是借“一带一路”政策实施更好地“走出去”;第三是可持 续化,要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三方面国企改革都可以起到推动作用。
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是一种经济型钢材品种,被广泛应用于石油、电力、化工、煤炭、机械、军工、航空航天等行
从国际经验来看:快速增长并不是各个产业均衡增长的产物,而是由几个更快增长的主导产业带动。不同时期主导产业不同,主导产业的转换推动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从国内经验来看:80年代的主导产业:轻工、纺织等;90年代的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新一代家电产品、房地产等;1997年以后的经济减速,是因为出现主导产业的“断档”这种局面,到2002年终于改变,一批新的主导产业浮出水面;带头的是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具有一定的终产品性质的先导行业。这些先导行业拉动了一批中间投资品性质的产业,主要是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机械、化工等材料和装备行业。以上两个方面又拉动了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行业和港口、铁路、公路等运输行业的增长。正是以上各行业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整个钢管市场的需求,促进了钢管行业的快速发展。
您好,欢迎莅临嘉华盛和,欢迎咨询...
![]() 触屏版二维码 |